云南:保護與發(fā)展并重 推動茶文化走向世界

云南:保護與發(fā)展并重 推動茶文化走向世界

5閱讀 2023-01-04 07:29 行業(yè)

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次申遺整合了全國4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云南共有紅茶制作技藝(滇紅茶制作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大益茶制作技藝)、黑茶制作技藝(下關沱茶制作技藝)、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茶俗(白族三道茶)6個項目位列其中。

近年來,云南省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包括茶文化在內相關領域的保護傳承發(fā)展。以“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為契機,云南省將進一步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tǒng)性保護,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普洱茶品鑒

重視文化保護

云南是世界公認的茶樹起源地,在臨滄、普洱、西雙版納、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分布著眾多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樹。普洱鎮(zhèn)沅千家寨2700年左右的野生茶王樹、普洱邦崴1000年左右的過渡型茶王樹以及鳳慶香竹箐的大茶樹,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云嶺大地。野生型、過渡型(或稱中間型)、栽培型古茶樹的存在,完整地記錄了茶樹的進化史,也讓云南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茶源。

2020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從維護國家利益的戰(zhàn)略性、體現中華文化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申報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等方面綜合研究并上報獲批,提出申報“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要求,兩次組織召開申遺專題工作會議,安排部署相關工作。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相關部門按專題會議精神,積極主動推進申報工作。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及時成立由廳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專班,統(tǒng)籌推進各項工作。組織紅茶制作技藝(滇紅茶制作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大益茶制作技藝)、黑茶制作技藝(下關沱茶制作技藝)、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茶俗(白族三道茶)6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配合牽頭單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完成82.4萬字基礎信息、955分鐘視頻、196張圖片等資料采集,調研采集42個社區(qū)及個人知情同意證明35份,組織完成申遺項目保護單位聯盟入會等相關工作。申報材料于2021年3月31日經文化和旅游部審定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其中云南申遺工作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肯定。

此外,云南還有普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勐臘易武茶)、寶洪茶制作技藝、團茶制作技藝、普洱祭茶祖習俗、布朗族山康茶祖節(jié)等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與之相關的茶器、茶歌等文化表現形式紛繁多樣,彰顯了民族文化多樣性與創(chuàng)造力。

擴大申遺成果

“‘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此次申遺成功,對云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推動聯合保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增收減貧。”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解讀。

——云南參與項目眾多,內涵豐富,充分體現云南眾多優(yōu)秀民族文化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貢獻。對于增強云南各族人民對茶文化認知、凝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和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該遺產項目世代傳承,形成具有地域性、群體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多樣性實踐,有助于拓展不同制茶技藝、飲茶傳統(tǒng)間的對話渠道,促進茶器、茶歌、茶戲等文化表現形式及文化空間的發(fā)展,對于推動云南與各級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茶葉協(xié)會、研究機構間聯合保護以及拓展云南文化多樣性具有實踐意義。

——“好山好水出好茶”,相關社區(qū)、群體和個人在該遺產項目的實踐中,注重環(huán)境保護,遵守生態(tài)法則,體現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有利于云南古茶樹保護和茶種質資源庫保護,促進云南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該遺產項目涉及面廣,參與度高,通過對各地區(qū)、茶企業(yè)開展生產性保護實踐,可以為廣大傳承人、實踐者、參與者提供可持續(xù)生計,助力廣大人民群眾增收減貧,促進經濟發(fā)展。

按照計劃,下一步,云南省將加大力度,傳承保護和利用好申遺成果,擴大云南非遺影響力。

積極推動聯合保護行動。加強與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葉學會、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等參與申報項目、部門間聯合,采取共同保護行動。積極爭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普洱茶專業(yè)委員會落地云南,拓展不同制茶技藝、飲茶傳統(tǒng)間的對話渠道,積極促進茶器、茶歌、茶戲等文化表現形式的發(fā)展,營造并發(fā)展壯大茶館等關聯性文化空間,豐富體驗式非遺旅游產品類型,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fā)展。

支持生產性保護,助力增收減貧。充分認識并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體現的人類與環(huán)境互動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在促進古茶樹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同時,支持開展與茶文化、茶產業(yè)相關聯項目的生產性保護,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賡續(xù)茶文化,發(fā)展茶產業(yè),傳播茶價值,開展茶研究,研發(fā)茶裝備,為廣大傳承人提供可持續(xù)生計,助力廣大人民群眾增收減貧,促進包容性經濟和包容性社會發(fā)展,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來源:云南日報 (記者朱海文/圖),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上一頁:劍指兩千億元 川茶要用十年時間實現綜合產值翻番

下一頁:建標準,強產業(yè):《平昌青芽茶》地方標準專家評審會圓滿召開

相關閱讀

茶友網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